作者(来源):阜阳现代职业学校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次数:5550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21〕47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我校2022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1年,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指导与阜阳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为重点,以培育“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发展有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办学实力稳步提升,为服务阜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始建于1927年的大同中学,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历经安徽省立第五女子中学( 1930年—1934年)、安徽省立颍州师范(1934年—1938年)、阜阳抗战中学(1938年)、安徽省第四临时中学(1939年—1949年)、阜阳师范学校(1949年—1969年)、阜阳五中(1973年—1982年)、阜阳第一高级职业中学(1983年—2014年)、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2014年—2020年)、阜阳现代职业学校(2020年至今),是安徽省示范特色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阜阳市教育局唯一直属公办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先进学校”“安徽省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人事人才职业资格认证授权考试培训中心”“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培训基地”“信息产业部指定合作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和“教育部半工半读首批国家试点单位”。
九十余载开拓奋进,砥砺前行;九十余载风雨兼程,桃李芬芳,阜阳现代职业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教师、一切依法办学”为办学宗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为重点,以培育“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发展有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打造“学生开心、教师舒心、社会放心”的幸福教育家园为愿景的优质中专学校。
学校位于阜阳市颍州区临泉路217号,校园占地118.25亩,校园建筑面积48830㎡,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
表1-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概况一览表
1.2 规模结构
1.2.1在校生规模结构。2021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人,比上年度的在校生2609人规模,增加706人。
1.2.2毕业生规模。2021年,学校全日制毕业生866人, 2020年学校全日制毕业生494人,毕业生比上年增加了372人。
1.2.3招生规模。2021年,学校计划招生人数1200人,实际录取1250人。学校生源68% 来自于阜阳市三区,即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32%来自于阜阳市下辖五县等,即颍上、阜南、太和、临泉、太和,还有临近县市利辛生源。招生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共招收应届毕业生1238人,占招生总人数99.04%,历届毕业生12人,占0.96%。
1.2.4短期培训规模。2021年,学校举行职业培训总数为4295人次,其中企业员工培训3850人次,扶贫脱贫培训273人次,就业创业培训172人次。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65人,师生比达1:17.1;专任教师14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4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7 人),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6.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1.56%;专业教师98人,达专任教师数的66.67%;“双师型”教师78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79.6%;主干专业均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多人。其中,正高级讲师1人,高级教师74人,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考评员17人,有省、市“教坛新星”、教坛之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5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省级以上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员)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2人。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的20.55%。
表1-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体情况一览表
1.4设施设备
1.4.1校园设施。校园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分区合理,规划完善。教学区现有综合教学楼一栋;实训区有实训楼1栋,4541平方米、实训室24个;综合实训大楼,经市发改委批准立项,进入勘探设计阶段,造价2300万元,10500平方米,60个实训室;生活区有男女生宿舍楼2座,男生宿舍楼5937㎡,女生宿舍楼4279㎡,食堂1个;运动区有塑胶田径场和250米塑胶跑道操场一个,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齐全。各种建筑、场地和设施均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满足学校教学和师生生活、运动需要。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打造生态校园,通过建设绿色校园、环保校园,向学生传递生态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优美的环境,完备的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1.4.2教学仪器设备。2021年新增电子商务、平面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13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3421.9元。较2020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3094.02元增加了327.9元。
1.4.3实训条件。按照专业教室、实训室、综合实训室、校外实习企业建设思路,加大建设与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室(基地)。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工位足,满足学生实训实习需求。校内实训场所涵盖11个专业,实训室共计40个,校内实训工位数3580个,生均校内实训工位数为1.08个。各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保持稳定,能满足教学实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需要,提高了技能教学质量。校内实训课开出率达100%。
1.4.4图书和期刊。2021年学校采购纸质图书30000多册,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350个,纸质图书藏书量63493册,电子图书约80000册,订阅报刊85种,生均图书达到30.96册。图书馆管理基本采用信息化手段,配备有专门管理人员,制度健全。
1.4.5信息化建设。学校设有信息化管理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3人,兼职学生20人,建有校园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系统。通过学校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校报校刊等手段,搭建了社会宣传和信息服务平台。
1.4.6体育卫生。学校建有塑胶田径场、25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场等场地齐全,各类体育器材满足体育教学、运动会和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需要。2021年疫情防控需要,租赁两层18间集装箱观察隔离房,设置专用观察室和隔离室、疫情防控指导员办公室、校医24小时值守办公室。新建包括实训楼、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等处一楼120个专用洗手池,方便师生随处可洗手、确保手卫生。学校为每位刚进校新生进行肺结核筛查,及时与卫生保健做好沟通。
表1-4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设备设施情况一览表
2.学生发展
2.1 三全育人
一是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举办师德师风知识测试。坚决查处“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违纪现象,培养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课程思政活动,举行多次研讨会,多位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大家踊跃参与、积极探索,有效激励了教师深度发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
二是开展“三星”即“明星班级”“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选工作。分别从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艺术素质、劳动素质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充分发扬学生个性、展现优秀学生风采。
三是发挥好“三所学校”的教育示范作用。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学校开办学生党校、学生团校、学生军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开展四节活动,强化学生德行教育。学校每年以四节为抓手,强化四个层面的教育,即德行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艺体教育。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主题征文、对口升学文化培训等形式,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通过举办校园“德行节”,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教育学生知书达理。通过举办“艺体节”,开展各项体育比赛、艺术展演等,培养学生专项体育技能和通识技能。通过举办“技能节”备战省市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开展校级技能比赛、技术能手选拔等,培养学生技能和工匠意识。
表2-1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情况一览表
2.2学生素质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教师、一切依法办学”的宗旨,努力打造“学生开心、教师舒心、社会放心”的幸福教育家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一个目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两个着力:着力激发学生向善向好向上内生动力,着力营造学生向善向好向上环境氛围。办好三所学校:学生党校、学生团校、学生军校。抓牢四节:德行节、文化节、艺体节、技能节。打造五个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学科课程德育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开展N个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突出两个重点: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建设三支队伍—班主任、教辅人员和职工、校外德育队伍。四是培养四种能力:思想上自育能力、学习上自研能力、行为上自律能力、生活上自理能力。以“四节”为载体,培养学生五种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精心布置宣传阵地。规范教室布置。弘扬“红色精神”,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开展诚信教育。六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学校的升旗仪式、校园值星周、社团活动、校园广播、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养成教育考评、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筹备与组织等均由学生亲自打理,发挥学生特长,锻炼学生技能。七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评选校级明星班级、校园之星、文明宿舍及个人奖项若干,发放奖金。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好人好事等。表彰优秀树立榜样,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创先争优育人环境,加强学生德育建设。
2.2.1思想政治素质。学校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大力开展“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营造书香校园,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讲坛等活动,增强学生道德底蕴和人文素养,校园读书、品书已蔚然成风;发展社团文化,学校现有广播站、记者站、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朗诵队等众多学生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的艺体节、德行节等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彰显个性、展示风采的良好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校生犯罪率为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品德课合格率达100%。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
2.2.2文化基础课合格率。2021 年,教务处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学业评价要求,以培养就业和职对口高考为引领,抓紧抓牢文化课教育,加强文化课考核力度,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 95.29%。
2.2.3专业技能合格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通过举办技能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学校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技能节比赛,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举办的第三届学生技能节活动,全校6082人次参赛,共有3754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率61.72%,同学们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测试合格率达99.55%以上。逐步落实1+X 证书考试,2021年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管理等项目学生通过教师培训、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2.4体育健康。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秋季新生开学后进行7天军训。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联系医院为学生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每班每周均开设体育课,坚持课间跑操,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根据规定进行体质测评,2021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5.93%。
2.2.5毕业率。严格规范学籍管理,注重企业对学生就业满意度,注重学业水平监控,鼓励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学生毕业率达100%。
表2-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一览表
2.3技能大赛
教育学生传承发扬劳模精神,竭力成就大国工匠人才。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企业标准进教材、职业要素进课堂,形成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用工匠精神引领校风、学风,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技能节”,培育选树“阜职工匠”“技术能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业锻炼,让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践行传承的实际行动。
2021年市级技能大赛,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在16个项目中,共37名学生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8人,优秀奖18人。
2021年省级技能大赛,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共6个项目11人参赛,获得省赛一等奖1人,省赛二等奖6人,省赛三等奖2人。
2.4就业创业
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率稳定提升,2021年我校毕业生866人,就业及对口升学人数835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6.42%,对口就业率达到91.11%;就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225人,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54人;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为95.3%,职业技能满意度90.5%。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学校同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强化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明确培养目标为“就业有优势、升学有渠道、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德技双修、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个专业、每个学生提供升学就业两条渠道供学生选择:就业联系大型知名企业,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为每位学生实习和就业找到一条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培养之路,让学生在企业的见习实习中,了解企业、锻炼自己、成长自己,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例如目前汽车专业与江淮汽车、建筑专业与市建集团、服装制衣与丽达制衣、计算机专业与海尔集团。
同时学校为每一个专业构建升学立交桥,中高职衔接学校已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高等示范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建立3+2联合办学机制,为每位希望进一步升学深造的学生铺就中高职衔接之路。为圆部分同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升学的梦想,学校开设对口升学班,为想要升学的学生提供条件,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无偿上课,不收取任何费用。
针对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加强通过校企网络对接对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培训,加大校企合作广度深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网上合作,企业提供对口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
表2-3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3.教育教学
3.1专业布局
学校紧跟地区产业发展步伐,淘汰不适应市场专业,重点建设面向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行专业优化。组织建筑工程等7个专业420人,分别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3+2学年制。校企联合培养的有轨道交通乘务及管理、电子商务两个专业。
学校现有建筑工程施工、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社会文化艺术(幼师方向)等11个稳定专业。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服务阜阳经济发展。
学校紧跟社会发展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根据需求及时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严格遵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组织,学生的理论、专业学习、实操时间比例合理,课程设置科学,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专业认知、实习实训等,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的满意度全部超 85%。
3.2 培养模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聚焦发力。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学校依托“一案双星三校四节五爱”特色做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确保每位学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发展有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全力成就大国工匠人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升级服务,培养了大批行业精英。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在体制机制创新、标准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教学效果、突出办学特色、改善实训条件。利用企业的育人资源,实现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与江苏澳洋集团、北京坐标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与江淮汽车集团、阜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君澜酒店集团、香港丽达制衣、雅戈尔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第二,打造升学立交桥,铺就中高职衔接之路。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计算机专业、汽修专业、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会计专业等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联合办学,服装专业与马鞍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3+2”联合办学,实现中高职完美衔接。
3.3 课程育人
学校完善教材使用和教材选用审核制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与新华书店合作,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正规教材。同时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如建筑、服装及会计专业校本课程,使用效果良好。同时,学校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构建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训课”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达95%。学校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鼓励优秀教师传帮带,逐步形成精品课程研发团队,目前计算机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已立项,社会文化艺术与建筑专业市级精品课程已立项。同时,创新性开展课程建设,早晚自习期间,播放国内国际新闻、经典爱国影片、大国工匠等优秀视频,常态化开展古诗词朗诵、课外读书、书法练习、技能辅导、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等教育教学活动,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打破一直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化”局面,赋予各专业教师和各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将立德铸魂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内课外全空域,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互融互促。2021年初,“课程思政”建设开始以来,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阜阳现代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实施办法》,聆听专家报告,提升思政水平;两次跨科教研,推进思政创新;四次同科教研,夯实思政基础;N次示范课,听评互鉴提高。学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课程与思政交融、崇德与尚技共进、教书和育人互促,努力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成长、谆谆教诲中成才。
3.4教学改革
2021年学校专家领导小组研讨新课程改革方案,各专业进行新课程改革。通过实训室管理规范化、实训课程内容系统化、学生考核模块化、学习任务驱动化、小组学习自主化,对各专业实训课程合理安排。
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开设或以任选课的方式开设其他文化基础课程,如物理、音乐、美术等,还特别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课。在教学过程中,打破理论在前实践滞后的旧教学模式,第一学期就安排一定量的实践课,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内容提前了解,增加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贯穿“先做后学”“学做合一”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校实训基地实行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长训与短训相结合,与本地区其他职校联合,对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面向企业,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更新培训;面向社会,对失业人员转岗人员进行培训;面向本地区职校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操作平台。在此基础上,与本地区劳动部门联合成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规范的培训考证,就业(再就业)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借助基地平台,大力开展课改实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生产与实习零距离接轨,践行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教学与科研并举,探索中职教师产教研结合新路径。
学校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大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制作,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指导,每个专业、每门课制作一个课件和教学设计,形成每门课教学素材库,上传至教学资源平台,供全校教师共享。
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三级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织18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培训,组织16名教师赴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职教集团举办的暑期专业教师培训,同时学校组织52名骨干教师参加苏州班主任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远程培训参加省市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培养教师教育教学新理念和专业技能水平。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基本情况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学校与江淮汽车集团阜阳分公司、合肥海尔集团、阜阳丽达制衣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的育人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是阜阳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市的重要工业腾飞的助推器。我校自2019年与江淮集团阜阳分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学生,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操水平,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与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交流期间,我校汽修专业学生积极到江淮进行见习及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解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到江淮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为学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且江淮企业优秀员工来我校进行理论与实训授课,引入江淮文化进校园,提高了我校对江淮“新红军”精神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创业历程,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创新、坦诚协作的团队意识。
2021年1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校企合作示范学校”“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为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2“双元育人”
积极改善我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2020年12月10日上午,我校与安徽中源汽贸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授牌仪式,共有80名同学分阶段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对于健全“专业共建、师资互补、产学研创新、资源共享、文化融通”机制,实现双方合作共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材内容、提升教师素质,撬动“三教”改革“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于2019年8月申报第二批“1+X”证书试点,通过网店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2个证书项目申报。2020年8月,申报第三批“1+X”证书试点,通过了网络安全运维、游戏美术设计、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幼儿照护、界面设计6个证书申报。现我校共有 “1+X”证书8个项目试点,涵盖8个试点专业,400名在校培训学生,涵盖专业面广,学生人数多。2021年1月,共有100名同学完成了网店运营推广及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的试点考试,共有67名同学通过考试,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推进“1+X”证书系统化,建设完善的1+X证书培训体系,证书考核融入到课程改革,建立完善书证融通机制。
4.3实习实训
4.3.1 学生实习情况
围绕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重点,落实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截止至10月底,除部分学生升入高校继续学习外,其余的学生中有96%已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一)摸清2018级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招就业办牵头两个级部全力协助,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网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回访企业,加强对就业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毕业生在就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统计、分析就业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级部和班主任。
(二)规范顶岗实习工作
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和规范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招就办与两级部协作发放19级学生顶岗实习告知书,摸清需要在二年级阶段需要顶岗是的人数,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成功安排了计算机、艺术、建筑等专业多名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的肯定。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42%。
(三)学生实习工作制度化
认真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实习的规定,坚持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赴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安排实习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导学校建立完善《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就业学生三跟踪管理制度》等管理规定。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开展走访和调研,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工作。扎实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教学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生活指导等工作,实施“三跟踪”(跟踪管理,跟踪服务,跟踪教育)服务,使得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用人单位称心,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4.3.2 学生实训情况
学校不断更新并增加仪器设备的购置,无论是仪器设备总值还是生均设备值均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学校投入300多万元采购500多台电脑,新建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等8个实训室,确保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教学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现有与专业相匹配、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实习、实训设施,如电焊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等。每个专业建有1-2个专业化实训室,满足艺术专业的舞蹈室、琴房、书画室,满足建筑专业的CAD、测量、建筑绘图实训室,满足服装专业的服装工艺室、服装设计室等。同时积极与企业、高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汽修专业与安徽省中源汽贸集团合作,利用其培训基地,在学生就业前进行1-3个月集中训练,建筑专业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利用其楼宇智能化、给排水等实训室。
4.4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关于“鼓励多元化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精神,我校大胆尝试先后与南通澳洋集团、江淮集团、知行建筑培训等多元主体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借助这些公司集团的实力和专业就业资源优势,我校招收了澳洋高铁乘务班、坐标天下电子商务班、汽修机电班共计400余名学生。这些定向班专业性强、专业就业率高,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也为我校探索出一条集团化办学新路子。
2021年4月,我校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沟通合作,双方就学校内涵建设、办学特色、联合办学和分类招生考试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学校积极参与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7月份由20多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教师技能培训,同时我校积极参与阜阳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活动。
5.服务贡献
5.1人才支撑
按照“对接产业、优化布局、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的原则,对接长三角优质高端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生物制药、化工生产等领域,紧贴区域产业结构,以学校原有的优势专业为核心,优势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协同共振和优胜劣汰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构成,灵活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拓展相近或新兴专业。全力建设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优势凸显的具有创新亮点、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实训环节训练,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二是推动用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贯穿于教学、实训、实习和实践全过程。三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四是经常走访用人单位,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建立就业学生的跟踪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5.2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与职业培训机构紧密结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职业培训向基层延伸。通过依靠核心专业,与阜阳知行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企社会人员培训。2019年至2021年6月,我校面向全市开展建筑类职业培训人数达14116人次,其中取得建筑安管人员证书人员6525人,建筑特种作业证书人员2691人。
学校重视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与属地鹿祠社区开展社区共建,经常面向社区开展帮扶活动,学校资源体育设施、计算机房、阶梯教室等主动向周边社区和社会开放,为文明创建做好有力的助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布置宣传栏,安装电子屏,悬挂名人图像和励志标语,张贴文明标语,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大国工匠的标语和图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举办绘画、手工、书法艺术作品展,丰富同学们的文娱生活;观看电影《郭富山》、开展植树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和关注。举行文艺汇演、庆党百年华诞大合唱比赛,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组织学生参观魏野畴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党史知识竞赛,传承红色基因。
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教师、一切依法办学”为办学宗旨,服务于学生。推进温暖工程,资助贫困生。一是落实政策,资助到位。2021年,我校享受免学费学生数为3314人次,免学费金额458.34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数为1058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109.35万元,其中包括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152人,发放资助22.8万元。二是坚持校内资助普惠制,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校内资助4.5万元。
5.3对口支援
学校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坚持从严从实,全力提升脱贫质量成色,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学校举全校之力,独立承担颍东区口孜镇白园村扶贫工作,2人坚守驻村扶贫。校党委要求所有党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安排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贫困户。结合村情和贫困户家庭情况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帮扶计划,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集中精力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在今年6月份,做好了第七批、第八批选派干部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工作。
2.加强产业扶贫,增强脱贫成效。村集体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5.12万元;引入名优企业香港丽达制衣集团每年可为村创收约6万元,并带动13个贫困户就业。连续四年每年捐赠6万元为贫困户购置中草药材大青根种子,开展特色种植,105户贫困户受益。
3.强化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开展常态化“送教到龙沟小学”活动,组织老师定期到龙沟小学开展授课,担当起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任,为贫困村学子插上翱翔的翅膀。
5.4服务抗疫
杜绝发热或身体异常人员进入校园,学校在南门口设置发热留观室,建立专门测温棚,内置红外测温仪、发热报警系统、电脑存储设备等。租赁两层18间集装箱观察隔离房,设置专用观察室和隔离室、疫情防控指导员办公室、校医24小时值守办公室;其中含专用防控物资储藏室3间,物品分类保存、整齐摆放,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管理,做好入库、出库登记,准确反映防疫物资储备使用情况,做到统一采购、动态配发,确保学校防疫物资满足疫情防控需要。新建包括实训楼、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等处一楼60个专用洗手池,在实训楼、教学楼卫生间等处加装40个洗手设施等,方便师生随处可洗手、确保手卫生。食堂加装大型灶头一台、蒸箱一部,满足封闭管理期间师生集中就餐需要。学校只保留南大门作为学校师生进出的唯一通道,用彩钢板加固封闭校园周边六处小型出口、便道和隔离墙,同时加装红外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控。
学校建立完善疫情信息上报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师生“一人一表”健康档案,严格落实健康信息日报制度。根据健康状况确定返校人员名单,坚决防范任何人员带病返校。制定了《阜阳现代职业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报表》和《阜阳现代职业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上报统计表》,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165名教职工和3315余名学生进行地毯式排查,认真登记全校师生员工假期身体异样状况,每天上午11:30汇总通报学校当日疫情信息,绝不缓报、瞒报、漏报。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和呼吸困难者,及时督促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6.政策保障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教师、一切依法办学”的办学理念,抓重点、促大局,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6.1 经费
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市财政保障范围,各项政策性财政拨款及时到位,统一管理,杜绝挤占、挪用或截留经费等现象发生,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以及对学校的投入力度。2021年,市财政足额下拨学校经费,生均拨款超过省定标准。
6.2政策措施。
6.2.1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权,上级行政部门赋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学校在人权物方面充分享有自主支配的权力。通过给予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措施,使学校的办学灵活性、自主性大大提升。
6.2.2教师编制。学校核定编制数为166人,实际在编在岗人员165。学校文化课教师和优秀专业课教师缺乏。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采取校本培训、校外进修、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等方式,多形式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
6.2.3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阜阳市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统筹招生工作,推动职、普高招生比例合理化。严格落实普职招生1:1比例要求;政府出台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办法,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优先满足职业学校中与地方产业紧密吻合的骨干、示范专业紧缺教师的编制。二是落实政府规划,整合职教资源。根据阜阳市人民政府与市教育局关于阜阳中职教育的规划和布局,将我校纳入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范围,建设新校区,实行规模化办学。三是重新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数量,将正高级调高到专技岗位数的3%,副高提高到专技岗位数的35%,提高教师积极性。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制定《党委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增强依法治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议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7.学校党建
(1)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修养。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材料,并制定党委理论学习计划。每周坚持周一、周三上午党委政治理论学习、周五上午中层干部行政例会政治理论学习,每月初教职工大会政治理论学习。各支部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党委委员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学习活动。全体党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平台进行自学。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注重政治效果、强化政治引领,体现了高度自觉的政治担当。
(2)强化廉洁自律,建设优良作风。我校坚持以中央巡视、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以学习党史、弘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为着力点,以整治太和县医疗机构骗保等问题为切入点,持续在以案示警中受警醒、明法纪,在以案为戒中严对照深检视、在以案促改中强整改促提升,从政治上、为民宗旨上、担当作为上、履职尽责上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通过强化思想武装、系统排查起底、实施精准整治、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坚决打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攻坚战、持久战,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为“十四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3)抓好基层党建,做实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党员对口扶贫工作不放松、不懈怠,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成立学生党校、学生团校、学生军校,为基层党组织发展奠定好基础。
(4)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组织中层以上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规范从政行为,加强作风建设,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做到“身处无人处,心中自悬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5)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面向全校党员干部,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从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开始到“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从庆祝大会到总结大会,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握,明确继承传统、立足当前、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5月份,我校教职工食堂正式开业,有效解决了教职工工作期间就餐难的问题。6月份,我校开展了“七一”表彰活动、皖北特委旧址恢复揭牌和新党员宣誓活动、各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宣讲活动、青年教师党员讲党史故事活动、青年教师书画展活动、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活动、党员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学共建活动等,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使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学校建设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8.机遇与挑战
8.1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我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经费的不足及面积受限已经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校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农村贫困学生,收费不高和学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严格规定,所收的费用只能基本保持学校正常办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依靠自己的经费积累来扩大校舍,增添和改善设备、设施。
2.师资队伍有待优化。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学生的技能训练非常重要。我校缺少一支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使我校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
3.专业设置有待健全。我校现有11个稳定专业,但与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在对接长三角优质高端企业上还略显落后,在智能制造、生物制药、化工生产等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8.2 改进措施
1.强化多元投入支持,保证质量强校优质优效。广泛联系、密切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经费支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获得社会捐助资金、合作企业跟投资金支持。巩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推进资源集聚,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科技合作攻关,增强招生吸引力。全面推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师生发展评价改革,深化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放管服”改革,常态化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活力,全面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2.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专业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学校实训基地,逐步建成与在校生教学、实训规模相匹配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立起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计算机、汽修专业为重点,兼顾相关专业的实训设施。全力建设齐全先进、功能多样,并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了基础,同时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与实训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模。
3.探索多元培养路径,强化育人顶层设计。一是引进专业人才。引进企业有经验的员工成为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企业相关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作业流程等专业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二是调整教学计划。让每位学子在中专三年学习期间经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实践训练、企业见习、企业顶岗实习等完整地教学阶段。同时实行学分制改革,确保每位学生全面完成各学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取得毕业证书。三是拓展就业升学渠道。努力构筑升学就业立交桥,聚力铺就中高职衔接之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对接长三角大型知名企业,让学子了解适应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同时扩大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对接,积极探索“3+2”“3+4”办学模式,建成有利于全面成才、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4.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优化专业布局。按照“对接产业、优化布局、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的原则,对接长三角优质高端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生物制药、化工生产等领域,紧贴区域产业结构,以学校原有的优势专业为核心,优势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协同共振和优胜劣汰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构成,灵活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拓展相近或新兴专业。全力建设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优势凸显的具有创新亮点、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不忘初心育人才,牢记使命谱新篇。在传承和理性中探索,在发展和创新中突破,阜阳现代职业学校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22年,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持“高站位”,着眼“开新局”,突出“勇担当”,咬定目标不放松,勇于担当抓落实,加快发展步伐,奋力谱写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华美篇章!